空间描述:语言与认知的交织
1. 空间描述的挑战
空间具有多维结构,而语言却是一维组织的,这一对比构成了空间描述的经典难题。空间物体分布于至少两个维度,而语言需按照句法规则依次传递信息,这就要求说话者决定语言信息各部分的陈述顺序,以便传达给接收者。
在描述场景时,我们首先要决定从何处、从哪个物体开始描述,接着再参照第一个物体确定下一个描述对象,以此类推。即使是由少量物体构成的场景,理论上也存在大量可能的描述顺序。然而,说话者或写作者最终往往会选择较窄范围的选项。那么,是哪些因素限制了描述者,使其最终集中于有限的描述顺序呢?
描述场景并非易事,这类似于解决所谓的“定义不明确”问题,即没有单一解决方案,而是有多种可能。在空间描述中,这些解决方案可根据清晰度和交际价值进行分级和分类。我们能否找出某些描述顺序,使其在传达信息和优化接收者获取新知识的认知条件方面更具优势呢?
2. 文学创作中的描述挑战
描述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很少被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但却是各种文学创作形式的基石,常与叙事相结合,如19世纪的小说和游记。
古斯塔夫·福楼拜的作品为描述性写作的挑战提供了一个典型例子。他以对写作质量的极度严谨著称,其小说《希罗底》的创作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部作品的手稿保存了14个连续版本,历时四个月。最终出版版本的第一段描述了故事发生的城堡: “在死海的东岸,矗立着马卡鲁斯城堡。它建在一座玄武岩的圆锥形山峰上,四周环绕着四条深谷,两侧各一条,前面一条,后面一条。在城堡脚下,一群房屋紧紧相依,被一道城墙环绕,城墙的轮廓随着地势的起伏而蜿蜒。一条曲折的道路穿过岩石,将城市与城堡相连,城堡的城墙约有一百二十